古建彩繪,中國古代建筑歇山頂
歇山頂在中國古代建筑屋頂中的地位僅次于屋殿頂,所以在宮殿、陵墓、寺廟、園林、貴族府邸等建筑中被大量使用。從外觀看,歇山頂好像時懸山頂和屋殿頂結(jié)合 而成。其上部有前后兩面坡和山花、博縫,宛如懸山頂;其下部前后左右四面坡,又如同屋殿頂。所以歇山定即莊重又輕盈。
(一)、兩山破面做法——歇山收山
1、檐椽的承接
歇山頂前后兩坡面的檐椽承接做法與廡殿頂相同。其兩山坡面的檐椽前端搭在檐檁(或正心桁)上,后尾插入采步金梁的預(yù)留椽碗中。采步金梁這個構(gòu)件在宋代建筑 中已有雛形,叫做“系頭栿”在明代常以桁檁的形式使用,叫做“采步檁”;直到清代才形成了“身似梁,端頭似檁”的“采步金梁”。
2、采步金梁的承接
采步金梁的承接有兩種方法,即順梁法(4-15)和趴梁法(4-16)。趴梁中的趴梁,既是承接采步金的梁架,又是梢間的金枋(又稱老檐枋),所以改稱“金枋帶趴梁”。
(二)、兩山山花、博縫做法
清代規(guī)定:歇山頂山花板外皮位于山面檐檁(或正心桁)的檁中向內(nèi)一檁徑處(4-17)。由此確定了脊檁(脊桁)向外挑出的長度。山花板外面,沿前后兩坡屋 面舉折安裝博縫板。山花板裝訂在里面由草架柱和穿構(gòu)成的木架上。草架柱外面承托山花板,上端頂托懸挑出來的檁(桁),每根檁桁下設(shè)一根草架柱。草架柱在水 平方向由穿(又稱“橫穿”或“穿梁”)連接起來。草架柱和穿枋為方形斷面。草架柱的下端立在踏腳木上,踏腳木放在山面檐椽上,其底面按檐椽舉度做成坡面, 所以斷面為直角梯形。踏腳木與檐椽用鐵釘或鐵件固定,兩端與下金檁相交。若檐步步架較大,腳踏木可從下金檁下皮穿過,直達(dá)角梁側(cè)面。
山花板由木板拼成,起分隔室內(nèi)外的作用。博縫板用以遮蓋外露的梢檁,并有美化作用。以上這種做法稱作“收山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