干粘石是將彩色石粒直接粘在砂漿層上的一種裝飾抹灰做法。古建筑改造中干粘石通過采用彩色和黑白石粒摻合而作為骨料,使抹灰飾面具有天然石料質感,其質地樸實、凝重,色彩優(yōu)雅。干粘石的石粒,也可用彩色瓷粒及石屑取代,使裝飾抹灰飾面更趨豐富。
干粘石的手工操作步驟:
?。?)底、中層抹灰:抹中層砂漿用1:2水泥砂漿,應搓平、壓實、掃毛,兩層厚度為10~14mm。抹面層前要濕潤中層,并刮滿水泥漿(可摻膠粘劑)一道,按設計分格彈線、粘貼分隔條。
?。?)抹粘結面層砂漿:根據(jù)中層抹灰的干燥程度灑水濕潤,刷水泥漿結合層一道。按設計要求彈線分格,用水泥漿粘貼分隔條,干粘石抹灰飾面的分格縫寬度一般不小于20mm。
?。?)古建筑改造中粘結層砂漿可采用聚合物水泥砂漿,其稠度不大于80mm,鋪抹厚度根據(jù)所用石粒的粒徑而定,一般為4~6mm,機噴石屑抹灰中的石屑宜為2~3mm。其粘結砂漿也可采用聚合物白水泥砂漿(或以石粉代砂),稠度為12cm左右;粘結砂漿中可摻入木質素磺酸鈣、甲基硅醇鈉(預先用硫酸鋁中和至pH值為8);噴粘石屑的顏色及配合比按設計要求。要求涂抹平整,不顯抹痕;按分格大小,一次抹一格或數(shù)格,避免在格內留槎。
?。?)甩粘石粒與拍壓平整:待粘結層砂漿干濕適宜時,即進行甩粘石粒。一手拿盛料盤,內盛洗凈晾干的石粒(干粘石多采用小八厘石渣,過4mm篩去除粉末雜質),一手持木拍,用鏟子操起石粒反手往墻面粘結層砂漿上甩。甩射面要大,平穩(wěn)有力。先甩粘四周易干部位,后甩中部,要使石粒均勻地嵌入粘結層砂漿中。如發(fā)現(xiàn)石粒分布不勻或過于稀疏,可以用手及抹子直接補粘。
?。?)古建筑改造中在粘結砂漿表面均勻地粘嵌上一層石粒后,用抹子或橡膠滾輕拍、壓一遍,使石粒埋入砂漿的深度不小于1/2粒徑,拍壓后石粒應平整堅實。等10~15min,待灰漿稍干時,再做第二次拍平,用力稍強,但仍可以輕力拍壓和不擠出灰漿為宜。如有石粒下墜、不均勻、外露尖角太多或面層不平等現(xiàn)象,應再一次補粘石粒和拍壓。但應注意,先后的粘石操作不要超過45min,即在水泥初凝前結束。
?。?)起分隔條及勾縫:干粘石飾面達到表面平整、石粒飽滿時,即可起出分格條,起時不要碰動石粒。隨手清理分格縫并用水泥漿勾抹并清理干凈,使分縫達到順直、清晰、寬窄一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