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式四合院建筑是我國古老、傳統(tǒng)的文化象征。“四”東西南北四面,“合”是合在一起,形成一個口字形,這就是四合院的基本特征。
中式
四合院設(shè)計中的垂花門是古代漢族民居建筑院落內(nèi)部的門,是四合院中一道很講究的門,它是內(nèi)宅與外宅(前院)的分界線和唯一通道。因其檐柱不落地,垂吊在屋檐下,稱為垂柱,其下有一垂珠,通常彩繪為花瓣的形式,故被稱為垂花門。
前院與內(nèi)院用垂花門和院墻相隔。外院多用來接待客人,而內(nèi)院則是自家人生活起居的地方,外人一般不得隨便出入,這條規(guī)定就連自家的男仆都必須執(zhí)行。舊時人們常說的“大門不出,二門不邁”,“二門”即指此垂花門。
垂花門是指門上檐柱不落地,而是懸于中柱穿枋上,柱上刻有花瓣聯(lián)(蓮)葉等華麗的木雕,以仰面蓮花和花簇頭為多。因垂花門的位置在整座宅院的中軸線上,界分內(nèi)外,建筑華麗,所以,垂花門是全宅中最為醒目的地方。
垂花門整座建筑占天不占地,這是垂花門的特色之一,因此垂花門內(nèi)有一很大的空間,從而也給家庭主婦與女親友的話別提供了極大的方便。
垂花門是四合院內(nèi)的一個重要建筑,她以端莊華麗的形像成為四合院的外院與內(nèi)宅的分水嶺。垂花門一般都在外院北側(cè)正中,與臨街的倒座南房中間那間相對,一般垂花門都建在三層或五層的青石臺階上,垂花門的兩側(cè)則為磨磚對縫精致的磚墻,垂花門建在四合院的主軸線上,她與院中十字甬路、正房一樣,同在一條南北走向的主軸線上并最先展示在客人面前。進內(nèi)宅后的抄手游廊、十字甬路均以垂花門為中軸而左右分開。
垂花門是裝飾性極強的建筑,它的各個突出部位幾乎都有十分講究的裝飾。垂花門向外一側(cè)的梁頭常雕成云頭形狀,稱為“麻葉梁頭”,這種作出雕飾的梁頭,在一般建筑中是不多見的。在麻葉梁頭之下,有一對倒懸的短柱,柱頭向下,頭部雕飾出蓮瓣、串珠、花萼云或石榴頭等形狀,酷似一對含苞待放的花蕾,這對短柱稱為“垂蓮柱”,垂花門名稱的由來大概就與這對特殊的垂柱有關(guān)。
連接兩垂柱的部件也有很美的雕飾,題材有“子孫萬代”、“歲寒三友”、“玉棠富貴”、“福祿壽喜”等。這些雕刻寄予著房宅主人對美好生活的憧憬,也將這道頗具地位的內(nèi)宅門面裝點得格外富麗華貴。